2016年11月14日 星期一

《音樂開始的地方,第十期》11/18(五) 簡小豪。

收到信時,也聽到了簡小豪唱的歌。在他的文字和歌聲裡,我聽到了非常原始純粹的力量,和一股熱切。


好似想在這個世界留下一些抓痕,留下自己曾經存在於此的證明--那個想被聽見,不是為了被欣賞,不是為了被贊同,而僅僅是希望能把自己的存在印證於此,沒有妥協,也沒有討好。

來看看簡小豪對自己的介紹:
==


我是簡小豪,身分證上就是這個名字。
會這樣說是因為從facebook到ptt,沒有社群網站讓我用這個名字申請,所以我的fb名字是Jian Xiao-hao,批踢踢也叫我使用真名註冊。甚至連打工的同事都認識一年才知道這是我的本名。

但這就是我的名字。
他代表我,而我也用其他的東西去代表他。

活著的過程就是去追求怎麼樣給這個名字意義。對我來說,就是想,或許有天我不在了,但當有人聽到我的聲音時,至少會想起,可能十年、二十年、一百年前,有個男孩,二十二歲,沒日沒夜的追求著讓人聽見他,聽懂他的語言,聽懂他的歌。
但誰能明白男孩為什麼而唱?為什麼不再唱?又為什麼消失。

或許這故事永遠不會有好結局。
但至少,男孩想:在生命中止前,和聽懂的那個人,一起看全世界的海,看所有的日出日落,一起靜止,一起毀滅。
唯有這樣,被了解的生命才是生命。

如果有機會去穆勒演出,沒什麼期待,就是希望有人能聽懂,那就好了。



==

我們總是想讓人聽懂。希冀著,就是只有一個人也好,當他能了解我們的表達,我們的語言,我們的聲音,就好像得到了莫大的救贖,於是我們在這個世上,不再孤寂。

而那真要讓人聽懂的,實在不是語言文字或歌詞。而是,這條震動的弦,它的聲音是否傳遞出去?是否有所共鳴?而只有這種時候,我們才看似非常矛盾的,同時感受到自己的獨立,也感受到和身邊的人交融的一體感。

簡小豪的聲音讓我印象深刻。
我想不到別的形容,因為那能觸動人的,其實無法涵括在任何的形容裡。
而那,或許也能觸動你心裡的一些甚麼。

11/18,這禮拜五晚上八點。
期待在這裡跟你們相聚。

入場低消,歡迎打賞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